下载此beplayapp体育下载

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pdf


beplayapp体育下载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beplayapp体育下载有奖
1 /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beplayapp体育下载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beplayapp体育下载,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 / 11 下载此beplayapp体育下载
beplayapp体育下载列表 beplayapp体育下载介绍
该【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beplayapp体育下载一共【11】页,该beplayapp体育下载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的内容,可以使用beplayapp体育下载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beplayapp体育下载,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beplayapp体育下载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汉语》(下册)通论知识要点﹙一﹚■第四单元:古汉语综合运用(共三节)●笫一节古书的注释〔训诂学常识〕一古书注释概说:1汉代的古书注释:西汉多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东汉范围渐扩。汉代的著名注释家有:西汉毛亨(《诗诂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传》、《孝经传》),刘向《五经通义》等;东汉郑玄(《毛诗笺》、《三礼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高诱(《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等。2汉后至唐代的古书注释: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出现了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等,史书亦有吴·韦昭《国语注》等;唐代:出现了“疏”(或曰“正义”)的体例,代表作有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正义),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等。儒家经典之外注疏有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集注》等。3宋代至清代的古书注释:宋代: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孙奭为《孟子》作疏,朱熹作《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后人把汉至唐宋注疏的儒家经典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音义合刊为《十三经注疏》。清代:清代学者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对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更深。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附:唐、宋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十三经注疏》⒈《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⒉《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⒊《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⒋《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⒌《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⒍《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⒎《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⒏《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⒐《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1:..⒑《孝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⒒《论语》魏何晏注宋邢昺疏⒓《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⒔《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二古书注释的体例:﹙三大体例﹚1传注体:一种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先秦至汉代多用之,有“诂”、“训”、“传”、“注”、“笺”等多种体式:①“诂”、“训”、“传”:都有训解、注释、传述之意。从内容看,有侧重于叙事之原委和对古代文献思想内容的解说,如先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等;有的侧重于解字释词,如汉毛亨《诗诂训传》,郑玄《论语训诂》,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等。②“注”:“注”有诠释的意思,取“灌注”义,与“传”等大致同。一般指首次注释,即所谓原注。如汉代郑玄的“三礼注”(《礼记》《周礼》《仪礼》)等。“注”体始于郑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毛君、孔安国、马融、王肃之徒,其所注书皆称为《传》,郑玄则谓之《注》。”▲郑玄《周礼·大宰》注(节录):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典常也经也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注文)③“笺”:“笺”是较短小简约的注释,是后人在前人“传”“注”基础上的再注释,既注原文又注原注。如郑玄在《诗诂训传》基础上所作的《毛诗笺》。▲郑玄《毛诗笺》(节录):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伐檀声寘置也干厓也风行水成文曰涟伐檀以俟世用若俟河水清且涟笺云是谓君子之人不得进仕也○坎苦感反寘之豉反涟力缠反猗於宜反本作漪同(“笺云”前为毛传,后为郑笺,○后为后人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里找来的反切注音)2义疏体:亦称注疏体此类注释体例多为汉代以后的注释家所用。“义疏体”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义疏”就是疏通经文及注文的意思。“经”指经典原文,“注”指前人(多指汉代注释家)注释。“疏”又叫“正义”。如《春秋左传正义》就是唐·孔颖达在晋·杜预注的基础上对《春秋左氏传》作的疏(正义),是较典型的义疏体。“义疏”的文字在唐代以前是和被疏的“经”、“传”分开刊行、各自成书的,宋代将两者合刊为一。今存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十三经注疏》即此。▲十三经注疏《诗·周南·桃夭》(节录):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兴也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笺云兴者踰时2:..妇人皆得以年盛时行也○少诗照反。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嫁予也于往也宜以有室家无踰时者笺云宜者谓男女年时俱當○當丁浪反〔疏〕桃之至室家。毛以为少壮之桃夭夭然复有灼灼然此桃之盛华以兴有十五至十九少壮之女亦夭夭然复有灼灼之美色正於秋冬行嫁然是此行嫁之子往归嫁於夫正得善时宜其为室家矣。?〔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3集解体:﹙也叫集注,即汇集诸家注释﹚▲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八佾》节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马曰倩笑貌盼动目貌绚文貌此上二句在卫风硕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子曰绘事后素郑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曰礼后乎孔曰孔子言绘事后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故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包曰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以共言诗﹙汇集了马融、郑玄、孔安国、包咸等人注释﹚集解体另有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荀子集解》等。三古书注释的内容及方法:1古书注释的内容:﹙五个方面﹚①正文字:改正传抄中的错讹字或指明通假字。▲《礼记·乐记》:“武王克反商。”郑玄注:“‘反’当为‘及’字之误也。”▲《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郑玄注:“古字‘材’‘哉’同”。②释音义:给字词注音释义,以扫除读书障碍。▲《荀子集解·劝学》:“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杨倞注:“半步曰蹞,与跬﹙kuǐ﹚同。”▲《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经典释文》注音:蚩,尺之反;贸,莫豆反。﹙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一部专门为古代典籍解释音义的著作﹚③析句读:为避免读破句或误解文义而先断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指晋公子重耳﹚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唐·孔颖达疏:“断‘其裸’以上为句。”“裸谓赤体无衣也。骈胁非裸不见,故欲观其裸。伺其浴,乃逼迫以观之。”﹙骈胁:肋骨连在一起﹚④通文义:串讲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东汉·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彷佛若人,见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薜荔、兔丝皆无根,缘物而生。山鬼亦腌忽无形,故衣之以为饰也。”⑤释典故、考名物:解释典故、名物、礼俗等。▲《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云:“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注:“两”同“辆”;“御”音义同“迓”,即迎接。毛传说明当时婚娶礼规)▲《史记·项羽本纪》:“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秦函谷关也。《图记》云:西去长安四百余里,路在谷中,故以为名。”▲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李善注:“韩3:..子曰,楚人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下,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刖和左足,武王薨,成王即位,和又献之。玉人又曰石也,刖其右足。”2古书注释的方法:﹙三个方面﹚其一,释词的方法:①形训:从分析字形入手解释词义。▲《周礼·大司徒》:“知仁圣义忠和。”郑玄注:“忠,言以中心。”▲郑玄笺《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云:“中和谓忠信也。”孔颖达疏:“于文,人言为信,谓言不虚也。”②声训:利用音同或音近词来释义。▲《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③义训:用同义近义词训释,或对词义作界说描述等。▲《周礼·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郑玄注云:“典,常也,经也,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其二,通句的方法:①串讲:在释词基础上综合起来贯通全句句义。▲《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淹,久也。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待。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②释句:就深入理解全句的问题加以解说。▲《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毛亨传:“虚,漕虚也,楚丘有堂邑者。景山,大山。京,高丘也。”孔颖达疏:“言其有山林之饶,高丘之阻,不可居处。”其三,拓展释义的方法:旨在开拓释句的内涵。①解事:补叙、讲述事实或说明用典出处等。▲《世说新语·德行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刘孝标注曰:“《汝南先贤传》曰:‘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有室荒芜不扫除。曰: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值桓汉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及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臣,反为所害。’”②评说:对史事等情况加以评论,以便加深理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裴松之注云:“孙盛《魏氏春秋》云: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臣松之以为史之记言,既多润色,故前载所述有非实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实也,不亦弥远乎?”﹙裴松之认为“今不击,必为后患”为失实之言﹚四古书注释的术语:1释义常用的术语:4:..①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称作、叫作”等,其特点是被解释词在后,解释词在前。▲《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杜预注:“步曰卒,车曰乘。”▲《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诗经·周颂·丝衣》:“鼐鼎及鼒,兕觥其墐。”毛传:“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②谓:相当于“即、就是”,与“谓之”的不同之处是被解释的词总是在它的前面。▲《论语·雍也》:“子曰:由也果。”﹙由:子路﹚包咸注云:“果谓果敢决断。”▲《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年。”③犹、犹言:相当于“等于说”等,常用在用同义词来解释词语的句子中。▲《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杜预注:“纯,犹笃也。”▲《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成玄英疏:“冥,犹言海也。取其溟漠无涯,故谓之溟。”④貌、之貌:相当于“?的样子”,常用来解释动或形容词。▲《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郑玄注:“坦荡荡,宽广貌。”▲《庄子·内篇·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⑤辞:亦称“词、语助”。用以指称虚词或词缀。▲《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论语·雍也》:“子曰:女得人焉尔乎?”孔安国注:“焉尔乎,皆辞。”⑥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表示注与被注词间“音同、义通”。▲《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郑玄注:“兴之言喜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公羊传·庄公十八年》:“秋,有蜮。”何休注:“蜮之犹言惑也,其毒害伤人。”2注音常用的术语:①读曰、读为:用来注明假借字或通假字,说明该字是本字。▲《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之,纯如也。”何晏注:“从读曰纵,言五音既发,放纵尽其音。”▲《汉书?贾谊传》:“天下无倍畔之心。”颜师古注:“倍读曰背”。﹙注“畔”亦“叛”之通假﹚▲《荀子·天论》:“老子有见于诎qū,无见于信。”杨倞注:“信读为伸。”②读如、读若:多用于直音法,亦注假借字。▲《周礼·太祝》:“奇拜。”杜预注:“奇,读如奇jī偶之奇。”▲《说文》:“爿,反片为爿,读若墙。”▲《汉书·贾谊传》:“平居不可屈信。”颜师古注:“信读若伸。”③如字:用于异读字词的注音,表明应按该字本音读。▲《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5:..3校勘常用的术语:①衍文:衍文也叫“衍字”,简称“衍”,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加的文字。▲《中庸》十九章:“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朱熹章句:“‘子曰’二字,衍文。”②脱文:脱文也叫“夺字”,简称“脱”,指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颖达疏:“桓十八年《左传》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云:“案‘犹妇’上当脱八字。”﹙当脱:人〔犹妇也〕,以异章而变文耳﹚五古书注释的局限性:1受理解的局限在释义上出现的错误:▲《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注:“寤生”之“寤”实是“啎”的通假字,本为逆生之意,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不合情理﹚▲《汉书?贾邹枚路传?邹阳》:“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服虔注:“雍之河,雍州之河也。”清人王念孙指出,“雍”实为“甕”的通假字。﹙注:“蹈雍之河”即抱甕自沉于河,此可与“徐衍负石入海”相对,可见服虔所注确为望文生义﹚2受认知的局限在观点上出现的错误:▲《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閒也。”陈奂疏:“窈言妇德幽静,窕言妇容閒雅。”(“窈窕”联绵词,有“文静美好”义,不可拆讲。陈奂不知联绵词之特点,有望文生义之弊﹚▲另“关雎”一诗本是写男女恋情的,毛传却说它是表现“后妃之德”,显然是曲解原诗。3受学风的局限而使注解芜杂繁琐:▲如清刘宝楠《论语正义》释“子曰”的“曰”字用了近千字的注释,反而冲淡了主题。●笫二节古书的标点〔句读dòu〕一古书标点常识:1断句与句读(dòu):古书在字面上一般不断句,但读书时必需断句,否则就难于正确把握文义。古人把读书时的断句叫作“句读”(亦写为“句逗”),即今人所说的标点。句读是古人读书时的必修基础科目。▲《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比年:每年;中年:间、隔一年;离经:离析经文,即断句;辨志:辨别志向。)2古人使用的断句符号:①“、”:音zhǔ。后称“读”或“逗”,音dòu。▲《说文·丶部》:“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为古人读书时语意未完而略有停顿时所作的标记,当于今之逗或顿号。杨树达认为是句读之“读”的本字。②“”:音jué。即所谓“反鉤(钩)gōu”。6:..▲《说文·亅部》:“,鉤识也。从反亅。”段注:“鉤识者,用鉤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鉤勒,即此。”古人在语意完整处所加的标点,相当于今之句号。③“?”、“○”和“◎”:即今谓“点”和“圈”。古人常用标点之一,主要起间隔作用。二古书标点的意义和要求:1学****古书标点的意义:①可以帮助我们较顺利地阅读古书:▲《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依孔子的分析,“夔有一足”应断句为“夔有一,足。”﹚②可提高我们掌握和运用文言知识的能力:﹙略﹚2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①字句要讲得通:▲无标点句: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注:牵牛星北有河鼓星,由大星、左星、右星三星组成,大星代上将,左右星代左右将)▲标点句:A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B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C《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②内容要合乎情理:▲无标点句: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标点句:A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B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C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③语法、音韵要合于文言特点:▲无标点句: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左传·襄公三年》)▲标点句:A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B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注:祁奚荐贤,使得举、得官、得位。古汉语“夫唯”常处句首,且与“故”等因果对应)▲无标点句: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协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與直吁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汉书·高五王传》)▲标点句:A赵王饿,乃歌曰:“??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吁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7:..B赵王饿,乃歌曰“??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吁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国、直、贼押入声韵)(√)三标点古书的常用标志和注意事项:1标点古书的常用标志:①利用句中的对话、虚词等作标志:▲《孟子·梁惠王上》:“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②利用韵文的字数、韵脚等作标志:▲《楚辞·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运兮,江与夏之不可涉。?”③利用句子的对仗、排比等作标志:▲《淮南子·齐俗训》:“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牺牛纯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音lì,传说中的兴雨神蛇﹚。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有对仗句)▲《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有排比句)2标点古书的注意事项:﹙三方面﹚①注意文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要点断文义:▲《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项梁谓军吏曰?乃进兵击秦嘉秦嘉败走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标点一:秦嘉败走,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标点二:秦嘉败走,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标点一: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标点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②注意词语、句法等古今差异,不要以今代古:▲《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标点一: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标点二: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③注意古代器物、典制及文化等的时代性:▲《史记·黥布列传》:“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标点法一: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标点法二: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礼记·王制》:“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chù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táo将之”(乐则:8:..赏赐器物。柷:古乐器。鼗:拨浪鼓)标点一: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标点二: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笫三节古书的翻译〔古文今译〕一古文今译的意义和原则:1古文今译的意义:古文今译指的是用现代汉语把古代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古文今译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如:①是传承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②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③是中文系学生练好专业基本功的有效方法。2古文今译的原则:信、达、雅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外文翻译方面提出了“信”、“达”、“雅”三原则值得借鉴。▲严复《天演论·译例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达而外,求其尔雅。”①“信”:即准确,强调内容忠于原作,合乎本义。②“达”:即通顺,强调译文语言流畅,符合规范。③“雅”:即优美,强调译文讲求修辞,富有文采。三条原则中“信”、“达”是基础,是前提;“雅”是理想的目标,是努力的方向,是较高的要求。二古文今译的方法:1古文今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①直译:是一种按照古今汉语演变规律及其对应关系来语译古文的方法,要求译文与古文做到:“字字相关连、句句相对应”。▲直译例:沈玉成《左传译文》(节录)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译文:起初,郑武公在申国娶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是脚先头后出生的,这使姜氏感到惊恐,所以取名寤生,并因此讨厌他。姜氏喜欢共叔段,要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清求,武公不答应。直译的优点:忠于原著,便于初学者掌握古今汉语对应规律。这是古文今译的通常形式。②意译: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原作思想精神而不对古今对应关系作严格要求的语译方法。即如郭沫若所说的:允许“统摄原意,另铸新词”。▲意译例:陆侃如、龚克昌译屈原《湘夫人》(节录)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译文:9:..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踩着白薠啊向远处盼望,相约在黄昏啊把罗帐施张。鸟儿啊为何聚在蘋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在树枝上?意译的优点:灵活、创新,富有再创造精神。适于文言韵文等不便直译的情况。2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①对译:使译文与古文基本做到字词对应。即把古文的单音或双音词对译成现代双音词或短语。▲《左传·僖公四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译文: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已故的君主太公说:“五等诸侯,九州伯长,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在左右辅佐周王室。”赐给我已故君主行使征伐权力的范围是:东到渤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②替换:为使译文表达得更合乎现代语义和语法,用构词成分完全不同于古代的现代词语来替换古语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译文:最终互相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不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清稗类钞·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译文:诸位若有此意,就听我的指挥好了。(不直译为: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③保留:(举例略)对古今通用词语或专有名词(如人、地、国、朝代、年号、官职、典制等)可原样保留。④删减:对一些从现代汉语中难以找到对等词语来替代的某些语气词、敬谦词等可作适当删减。▲苏轼《教战守策》“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译文:“况且国家本来就会发生意外的祸患。”(译文中删去了“夫”、“也”两个虚词,并不影响文意)▲《墨子·公输》:“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译文:楚王说:“好哇!我不进攻宋国了。”(译文中删去了敬谦副词“请”)⑤补充:对文言中无而现汉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应补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译文:所以说,木受到墨线测定并被加工就能变直;金属***经磨砺之后就能变得锋利。▲《左传·庄公十年》:“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文:曹刿回答说:“这是尽心于人民的一类事情啊,可以靠这一点去打一仗了。如果您去打仗,请允许我跟您一道去。”⑥调整:对于与现代汉语序不同的词、句应按现代汉语的****惯加以调整。▲《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说我吝啬真是理所当然的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10:..楚国人已经怪罪了子兰,因为是他劝怀王到秦国去,使怀王死在那里没能回来。(不要译为:楚国人已经因为劝怀王到秦国去使怀王回不来而怪罪子兰了。)古文今译应注意的问题:1吃透原文,把握关键词:▲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关键是对“师”的理解,试比较以下两条译文:①我是以道为师的,哪里管他年令大于还是小于我呢?(认为“师”是“以?为师”的意动用法)②我是(向他们)学****道的,哪里管他年令大于还是小于我呢?(认为“师”是名词用为动词,作“学****讲)我们认为②比①好一些。2分析语境,确定多义词的具体词义:▲《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赵孟喜曰:‘可矣。’”毙:①仆倒,②死。/因“赵孟”即“简子”,故“毙”在这里只有“仆倒”义。译文:郑国人射中了赵简子肩膀,赵简子仆倒在战车里。?赵孟(简子)高兴地说:“可以。”▲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译文:过去玉人献宝,楚王却惩罚他)诛:①杀,②惩罚。/参照《史记》:“昔卞和献玉,楚王刖之。”故“诛”应是“惩罚”的意思。3注意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劝:①古义:勉励、鼓励。②今义:规劝、劝说。译文:人不把以自已的死来免除国君的死作为困难的事情,(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如果杀了这种人那是不吉利的。我还是放了他,并用他的精神去勉励那些服侍君王的人吧。▲《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译文:逐渐削减了他的权力)稍:①古义:逐渐、渐渐。②今义:稍微。4注意通假字与词类活用现象:▲《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译文:三年养活着你?)贯:通“豢”,养活。女:通“汝”,你。▲《论语·公冶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译:只害怕再有所闻)有:通“又”,即再。▲韩愈《原道》:“人其人﹙民﹚,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而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使人﹝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使庐﹝佛寺道观﹞成为民房。弘扬先王之儒道以教育人民﹚人、庐:名词使动用法。火、道:名词用如动词。5注意语句的表达语气和感情色彩:▲《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必:不表肯定语气而表达委婉语气,可译为“假若”。▲《聊斋志异·促织》:“业根,死期至矣!”业根:表诅咒语气。全句表达贬义感情色彩。6注意对句式的理解:▲《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判断句。译文应保持原句式及语气)▲《新序·杂事》:“子何击磬之悲也?”(“子击磬之悲何也”的倒装,应依此句式翻译)11

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来自beplayapp体育下载www.apt-nc.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beplayapp体育下载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beplayapp体育下载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81111****
  • 文件大小1004 KB
  • 时间2024-02-15